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题:智能战鹰翱翔天际——记国庆阅兵空中无人作战方队 记者:梅世雄、王慧、李宁 9月3日上午,在万众瞩目的国庆阅兵式上,作为无人作战群压轴亮相的空中无人作战方队,以整齐划一的队形缓缓驶过长安街,在秋日阳光下闪耀着金属光泽,向祖国和人民展示着中国无人作战装备的最新成果。 这支方队展示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多款尖端无人作战装备,包括具备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、可配合有人战机执行任务的智能无人僚机,以及能在复杂海况下起降的舰载无人直升机。这些装备采用先进的隐身设计和智能控制系统,能够实现隐蔽突防、全域覆盖和自主协同作战,正在重塑未来空战的全新格局。
据方队领导郭鹏介绍,受阅装备均采用模块化设计,配备先进的光电探测系统和数据链设备,具备全天候、全时域作战能力,可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执行侦察监视、精确打击、电子对抗等多样化任务。在无人化、智能化战争时代,这些装备就像战场上的千里眼和手术刀,能够精准发现并打击目标。郭鹏说这番话时,眼神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。 这支精锐方队由海军某无人机团和空军航空兵某团联合组建。其中,以海空长鹰著称的海军某团是海军无人作战的先锋部队,其装备的无人机曾多次执行远海巡逻、岛礁侦察等重大任务,航迹遍布祖国万里海疆。空军航空兵某团作为全军首支察打一体无人机部队,先后参与过反恐维稳、边境巡逻等重大行动,并曾在2015年和2017年两次参加阅兵,具有丰富的实战和阅兵经验。 今年的阅兵训练对这支海空混编方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由于装备类型多样、性能各异,在队形编排上面临着诸多难题:不同型号无人机速度差异大、排面间距要求严格、装备运输宽度受限、调姿复装程序复杂等。为此,方队专门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,从图纸设计到三维建模,再到实地验证,反复推演论证,先后制定了十余套编队方案。经过近百次模拟演练和实装测试,最终确定了既符合阅兵要求又能充分展示装备性能的最优方案。 深夜的装备场上,来自海军某团的飞行控制师陈正源刚刚结束一天的训练,又立即投入到装备维护工作中。在灯光下,他仔细检查着无人机的每一个部件。阅兵场就是战场,他一边擦拭着光电探头一边说,我们必须确保人员和装备都保持最佳状态,随时准备接受检阅。汗水顺着他坚毅的脸庞滑落,但眼神中却写满了坚定。 来自空军某团的修理技师王国刚是方队的技术骨干,这位有着20年军龄的老兵曾参与过多次重大军事行动。在阅兵准备期间,他带领维修团队日夜奋战,制定了详细的装备保障方案,建立了快速检修流程,确保每一架受阅无人机都处于完美状态。他常说:装备就像战士的第二生命,必须精心呵护。 方队驾驶员杨国旺来自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烈士生前所在部队。每天训练时,他都会仔细核对每一个操作细节,严格按照毫米级标准要求自己。我们要用最完美的表现,告慰先烈,致敬英雄。在烈日下苦练的杨国旺这样说道。在他的带动下,整个方队形成了精益求精的训练氛围,训练成绩不断提升。这支空中无人作战方队的精彩亮相,不仅展示了中国军队无人作战力量的建设成就,更彰显了新时代革命军人勇攀科技高峰、矢志强军兴军的坚定信念。
发布于:天津市信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